2025年暑期出游高峰期到来,各地以实打实的政策措施激活文化和旅游消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本期关注地方政协和政协委员在助力文旅消费、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的积极实践。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一句耳熟能详的旅游宣传广告语,让河北旅游持续升温。在环渤海沿线,河北自北向南分布着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长长的海岸线给这里发展滨海旅游带来巨大优势。
如何用好滨海资源,在旅游发展上迈出新步伐?河北省政协将“高质量建设渤海滨海旅游带”列为2025年专题调研课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沿海三市进行深入调研。
近年来,河北采取一系列措施,创新打造全季滨海旅游场景,取得积极成效。但调研组发现,三市滨海旅游淡旺季明显,“吃不饱”与“吃不下”“吃不好”的问题交替困扰景区发展,在引领区域旅游升级方面尚需提质提速,且产品业态以传统观光游、海水浴场等为主,产旅融合等新场景还不够丰富。
“要进一步优化全季旅游产品供给,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调研组建议,加快谋划打造一批全季旅游高等级主题景区、文化街区、康养基地等旗舰型项目;根据旺季消费特点,构建全时段覆盖、全区域联动、全业态融合的文旅消费新格局;开发冬春季旅游线路产品,促进淡季消费,并做好景区生态修复、设施保养和人员培训等,为旺季服务蓄力储能。
在拓展提升滨海旅游发展空间方面,调研组建议,坚持陆海城乡联动,统筹推进区域协作,借势“奔县游”热潮,开发一批串联滨海主题景区和内陆长城游、运河游的线路,吸纳要素资源向滨海带聚集。结合城市更新和打造滨海旅游名县及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引导消费链条由景区向城乡社区延伸。同时,创新宣传展示和营销推广模式,设计统一的滨海旅游LOGO和吉祥物,拍摄突出河北滨海旅游目的地全域全季形象定位的网络微短剧,精准投放主要客源地和目标客群。
“进一步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文旅新业态新场景。”调研组认为,要依托滨海地区自然生态、历史文脉、产业特色、餐饮美食等资源优势,打造契合市场需求的差异化、高流量业态场景。一方面,创新推动品牌文化街区、主题文化乐园、沉浸式文化演艺、文创衍生品等业态开发,实现文化创新表达与深度体验相结合。另一方面,推动滨海地区“旅游﹢”向“﹢旅游”转变,培育特色融合业态,提升滨海旅游附加值和吸引力。
对标打造享誉国际的滨海旅游目的地标准要求,调研组建议,以高水平开放引领旅游要素能级提升,将服务设施现代化、服务手段智慧化、服务标准国际化作为方向,引领本地商圈、酒店、餐饮、文创产品等提档升级,通过滨海度假区Wi-Fi全覆盖、有条件的地方免费停车、增强涉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等,提升游客体验。此外,加强与国内外顶级旅游集团和高端专业团队合作,有效应对文旅人才需求升级挑战。(记者 高新国)
广东省政协一直高度关注广东文旅产业的发展。今年,多位政协委员围绕推动文旅融合方面提交提案。“擦亮广东招牌,做强广东特色”是大家的共识。
“相较于其他旅游大省,广东在旅游广告投放、旅游攻略和宣传策划等方面的投入较少,部分城市宣传声势不大,缺乏营销经验,宣传方式相对单一,吸引眼球的创意IP还不够多,缺少专属广东文旅的爆点。”省政协委员杨海璇建议,综合梳理广东地方旅游产品,打造粤字号文旅特色品牌,各区域旅游产品分区分类上市,将景区特产由“土”变“洋”,构建“线上﹢线下”销售矩阵,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促进文旅消费持续扩大。
委员们认为,广东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元,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各具风情,应打造“粤、潮、客”品牌,进一步丰富“食在广东”和“世界美食之都”内涵,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文旅融合发展。
近日,“请到广东过暑假”系列活动隆重登场。省政协委员唐琳建议,建立“引客入粤”文旅品牌,要具备品牌号召力和宣传基础,通过事件营销,借力全媒体传播,策划和利用具有舆论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活动或事件,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要增强“引客入粤”文旅品牌活动的宣传执行单位的文旅创意内容创造力和资源整合力,通过媒体融合创新传播,邀请全国人民和海外游客到广东来,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流量”变“留量”?除了要做出特色,也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把配套设施建设得更完善,把服务做得更贴心,把需求对接得更精准,构成游客的独家记忆,使头回客变回头客。”唐琳建议,以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为契机,通过体育赛事与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引客入粤”,做好赛事场馆周边文旅宣传和配套等全案服务,推动大湾区文体旅商高质量发展。
今年,民盟广东省委会在提案中指出,大多数游客访粤目的是观光游览,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健康研学等高产出和高附加值领域的消费参与度较低。该提案建议,梯次布局文旅融合“新供给”体系,强化广深等大湾区核心城市消费引领力,打造创新型文旅消费标杆;发挥“海洋、海岛、海岸”优势,创新特色文旅消费场景;推进城乡梯次发展,建设现代化的乡村文旅消费新空间。这件提案与杨海璇、林炜东、刘松林等委员的提案合并为《关于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消费持续扩大的系列提案》,得到了省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办理,推动了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质增效、产业载体提质扩容等工作的开展,进一步释放了文旅消费潜力。(记者 揭春雁)
重庆渝东南片区各区县政协助推让高铁“流量”变文旅“增量”
近日,乘坐渝厦高铁首发班列游览重庆武隆的庞先生,快速步入站前广场直升机停机坪,搭乘“空中巴士”飞往风光旖旎的仙女山大草原。“既快捷又刺激,武隆,飞去不可!”专程体验高铁换乘直升机这一新颖的旅游方式后,庞先生赞不绝口。
镜头转向高铁下一站:彭水。苗族姑娘们身着盛装,唱起《高铁开进苗乡》,跳起欢快的踩花山舞,用醇香的米酒迎接首批搭乘高铁而来的游客。“以前3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40分钟!”刚走出高铁站便踏上九黎城景区直通车的游客王女士兴奋地说。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的正式开通运营,拉开了渝东南片区各区县“暑期档”文旅大戏的帷幕。令市内外游客深感新奇愉悦的背后,离不开高铁沿线各区县政协的履职助推。
今年3月,武隆区政协围绕“高铁时代激活文旅深层潜能”主题,组织10余名政协委员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分析研判,连续3天分组分点在武隆高铁南站周边蹲点调研,乘坐公交专线体验公交车运行情况,用履职“绣花功夫”寻求快旅慢游“最优解”。
4月,在武隆区政协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叶琳委员建议,开通“空中巴士”,打造“出站即风景”的便捷体验;郑庆华委员提出,优化公共交通布局,增设快速线路;彭平委员建议,推行高铁Pass通行卡,让车票秒变景区“通行证”10余条切口小、立意新的“微建议”,被与会相关部门充分吸收,转化为推动快旅慢游的具体行动。
“高铁﹢文旅”,同样是彭水县政协今年的履职“重头戏”。5月,县政协常委们走进高铁站和景区深入调研后,围绕“高铁时代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议题,从高铁时代现代文旅资源挖掘与运营服务质量提升方面提出建议20余条;6月,县政协常委会会议又围绕“促进彭水文旅融合发展 布局谋划高铁经济”协商议政,助推彭水文旅踏上“高铁快车”。
如何让高铁“流量”变文旅“增量”?刘敏委员建议,释放文旅品牌倍增效应,推出“暑夏”主题文旅产品供给;高才华委员建议,完善规划联制、景区联创、资源联用、人才联育、利益联享机制,构建特色主题旅游体系;冉鹏飞委员建议,实施“迎接高铁时代擦亮文旅品牌”专项行动,打造快旅慢游软环境,推出高质量的“苗乡好礼”。
聆听委员建言后,县文化旅游委负责人表示,将策划推出“跟着高铁游彭水探秘多彩苗乡之旅”活动,推送“一张高铁票一场苗乡情”彭水景区系列优惠活动。九黎集团有关负责人回应称,为迎接“高铁﹢避暑”行动,将推出苗族特色文化演艺、“彭水之约梦境乌江”夜游项目等7大主题、10大沉浸互动系列旅游新品。(凌云 蒋红兰 段战农)
江苏淮安市政协助力借势“苏超”点燃暑期“热引擎”
盛夏的淮安西游乐园,千余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夜幕中编织出“大圣归来”“七彩祥云”等奇幻图景,引来台下游客阵阵欢呼喝彩。这场登上央视的视觉盛宴,正是江苏省淮安市暑期文旅消费热潮涌动的生动缩影。热潮背后,凝聚着市政协深入调研、精准建言、凝聚共识、助推发展的务实作为。
借势“苏超”,精准撬动消费新增长点。淮安市政协敏锐把握“苏超”举办带来的重大机遇。委员们深入西游乐园等核心景区一线调研,迅速形成高质量提案与社情民意信息,建议景区抢抓赛事热点延长营业时间、策划“赛事﹢旅游”专属线路、推出学生特惠联票。
这些建议得到市文旅部门积极采纳。西游乐园快速响应,推出“快速通道﹢门票”组合产品有效纾解排队难题,延长夜间运营时间并加密表演场次,成功将赛事热度转化为强劲的入园客流与消费动能。线上,“中国人自己的主题公园”“适合中国宝宝的西游乐园”话题在抖音平台播放量分别突破11.3亿次和7.4亿次,巨大线上流量有效导流至线下场景。
“市政协的建言精准契合市场需求,为我们借力苏超引流、优化服务提供了关键指引。”淮安市政协委员、市文旅集团总经理唐婷表示。
在放大传统优势的同时,淮安市政协前瞻性关注并推动文旅新业态发展。针对委员们提交的《抓住“营地﹢”风口 打造我市文旅经济新名片》《数字文旅赋能淮安高质量发展》等提案,市政协组织专题协商,助力职能部门精准施策。
《景区帐篷露营管理指引(试行)》在全省率先出台,为白马湖云旅营地、水上森林露营大会等项目的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政策引导下,融入音乐派对、非遗展演、亲子拓展等元素的露营经济迅速升温。在数字文旅领域,西游乐园智慧管理平台入选省级示范项目;里运河清江大闸运用全息投影和裸眼3D技术,开启“运河元宇宙”沉浸式体验;淮扬菜文化博物馆线上“云游”打破时空限制。里运河文化长廊新增非遗手作体验、沈坤状元府景区沉浸式夜游演艺等12项亲子项目,带动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42%,游客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2.5天。
“暑期文旅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淮安市政协主席戚寿余表示,市政协将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持续深化调查研究,精准务实建言献策,协同相关部门破解发展难题,为助推淮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王成虎 吴凤宝 记者 江迪)
天津滨海新区政协建言“海洋”文旅点燃夏日活力
天津因水而生、河海共兴,河海不仅塑造了天津的地理形态,更熔铸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地处蓟运河畔、渤海之滨的中新天津生态城,拥有36公里蜿蜒海岸线,国家海洋博物馆坐落于此,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日,部分天津市滨海新区政协委员深入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对促进夏日文旅消费提出针对性建议。
今年暑期,生态城各景区景点将集中推出文旅新活动、打造消费新场景、带来演艺新体验,在不断丰富亲海游、亲子游、文化游等文旅业态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天津的河海文化特色。
聚焦创新商文旅多元融合新场景,扩大服务消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滨海新区政协今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协商活动。
面对消费等级不高、消费场景创新不足、消费模式转型滞后等挑战,民建滨海新区委员会提出,要依托新区“海洋﹢工业﹢生态”特色资源,打造“文旅商体”融合消费生态圈,以滨海旅游区、东疆湾景区为核心,开发海上运动、海洋主题酒店,打造“北方滨海消费度假目的地”。夏日文旅消费可打造“滨城不夜城”,布局24小时书店、深夜食堂、沉浸式剧场、文创夜市等业态,举办滨海音乐节、灯光艺术展等夜间文化活动,提升夜间消费占比。
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深层驱动力,正在成为滨海新区突破产业转型瓶颈、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变量之一。民盟滨海新区委员会调研后提出,要深挖历史文脉,构建滨海特色文化坐标系;科技赋能文化,打造数字文创产业新高地;扩大文化开放,建设国际文化传播桥头堡;健全文化生态,构建文化发展长效支撑体系。
委员们还围绕深度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探索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强化政策创新支持等提出意见建议。
令委员们欣喜的是,生态城已掀起夏季消费新热潮:新玩法解锁消费新场景、新展览开启新探索、新活动带来新体验、“日游夜赏”开启文旅新模式、新演艺激发区域新活力
天津文化根植孕育于依河傍海的自然环境,河与海是天津市基础文化脉络。“溪、河、湖、堤、湾、海”共同绘就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蓝绿地图”。委员们建议,生态城要持续做好河与海文章,在文化传承、文旅开发中,统筹整合河海资源,推动文化承载项目建设,进一步创新文旅消费场景,讲好“河海故事”,推动津派文化品牌“走出去”、游客“走进来”。(记者 张原 李宁馨 通讯员 魏天权)
“晨迎霞光赴海湾,午后茶楼人声沸。昏沐夕阳看天空,夜宿骑楼听涛声。”这是甘肃游客林先生在朋友圈分享的海口游的感受。海南省海口市又称“椰城”,拥有曲折美丽的海口湾、保存完好的万年火山口、充满南洋风情的骑楼老街等一批打卡景点,是国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近年来,海口市聚焦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城市文化元素“两个提升”,发挥自贸港政策优势,培育新消费业态,激发城市新活力,以文旅融合推动旅游消费发展提质增效,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市政协聚焦拓展旅游产品供给,释放文旅消费潜力,谋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组织委员建言献策。
海口湾风平浪静、椰树林立、沙软细白,是帆船、冲浪等海上运动首选之地。苏文贞委员建议,加大对皮划艇等水上运动的扶持力度,形成“北部海口皮划艇、东部万宁冲浪、南部三亚帆船”水上运动品牌态势。崔坤玄委员提出,大力推动民间帆船帆板运动,形成“初学者去后海,玩浪人去万宁,帆板达人到海口”的海上旅游新格局。
骑楼老街是海口“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场景集中展示区,围绕骑楼老街业态更新与发展,海口市政协组织文化艺术界委员和业内专家学者组成调研组开展专题视察,针对街区业态空间分布不合理、骑楼文化挖掘不深、文旅休闲设施不完善等短板,提出“合理规划骑楼老街业态分布,讲好骑楼故事,通过科学合理的业态更新调整,打造海口历史文化示范街区”。市政协港澳台侨委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整合商旅资源,提升街区品质、优化场景布局,强化配套功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改造提升、加强政府引导。
2023年12月,海口骑楼外滩文化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林青委员建议,深挖骑楼老街独特的文化资源禀赋,在环海口湾片区形成以骑楼街区为主体、其他特色设施为分支的夜间消费体系,使骑楼的文化“流量”变成环海口湾片区的夜经济“留量”,助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称,围绕“皮划艇﹢旅游﹢产业”等模式推动海口水上运动制造业招商引资,打造综合开发模式,推出形式多样的文旅体验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为海口旅游业注入新活力。(记者 陈启杰 通讯员 廖新宇)
Copyright © 2024 必一运动冲浪湾 版权所有 冀ICP备15008944号